close

飯前飯後吃藥 1小時內最恰當

2008/12/19
【聯合晚報/記者韋麗文/台北報導】












藥品服用標示不一,有些藥要「飯前吃」,有些藥要「飯後吃」,到底怎麼吃才最安全又能發揮藥效,是病人最關心的事情。(聯合報系資料照片)
吃藥時,你也是差不多先生嗎?吃藥時間,病患各自表述,有人飯前30分鐘,有人飯前一小時。藥師指示飯後吃藥,有人飯後馬上吃,有人飯後二小時後吃。衛生署建議,「飯前」指吃飯前一小時內吃,「飯後」指飯後一小時內吃。


衛生署針對國小高年級以上程度的居民進行調查,取樣1060個北、中、南、東國小高年級、社區居民和大專學生,以了解民眾用藥行為調查。


看病後,領藥包,藥師簡單一句「飯前吃」,民眾回家後卻各自闡述,七成以上的民眾認為,飯前吃就是吃飯前30分鐘。一成六的民眾認為,吃飯前一小時吃藥。甚至有一成三的民眾覺得,只要是吃飯前吃都可以。


而「飯後吃」,有一成三覺得是吃飯之後就要馬上吃藥。八成民眾覺得是吃飯後一小時內吃藥。但也有人覺得二個小時內吃藥即可。


經國學院護理系副教授紀雪雲指出,調查顯示國人用藥教育的精準度還有努力空間。其實飯前服藥指的是空腹吃藥,應該在飯前一小時或飯後二小時,通常是因為藥物對腸胃道刺激小,卻容易被食物影響吸收,所以會建議病患空腹吃藥。


飯後服藥則是指與食物一起服用,應該在飯後一小時內,或是跟食物一起下肚,藉著食物協助藥物吸收,並減少腸胃刺激。


如果是「一天四次」則每天三餐和睡前吃、「一天三次」則每天三餐吃、「一天二次」則每天早晚餐吃、「一天一次」每天固定時間吃藥。




全文網址: 飯前飯後吃藥 1小時內最恰當 - 用藥停看聽 - 醫藥中心 - udn健康醫藥 http://mag.udn.com/mag/life/storypage.jsp?f_ART_ID=167417#ixzz28106oppK
Power By udn.com

 


 








藥怎麼吃? 飯前飯後=距吃飯1小時 PDF 列印 E-mail








作者 劉惠敏   
2009/01/20, 週二




拿藥時,藥師講得很清楚,你卻聽得很模糊?調查發現,看似清楚的用藥指示,民眾都是「各自表述」。其實,吃藥有很多禁忌與規則,如「飯前、飯後」吃藥,是指最好距吃飯時間一小時;另外,某些藥物不該用葡萄柚汁配服,最好吃藥當天都不要喝葡萄柚汁。
民眾對用藥的迷思很多,衛生署的調查即發現,逾四成受訪者認為症狀好了就不吃藥,逾一成沒有按時吃藥的習慣,這些都可能影響安全與藥效。
「飯前吃、飯後吃」,有一成三民眾以為只要吃飯前、後什麼時間都可以,中華民國藥師公會理事長連瑞猛表示,其實飯前服用的藥物,對胃腸刺激性小,容易被食物影響吸收,所以一般指的是空腹服用,最好在飯前一小時前服用,若不小心忘記,也最好是飯後兩小時再吃。若藥袋註明「飯後服用」則是建議能在飯後一小時、或是與食物一起服用,因為可藉食物協助藥物吸收,並減少腸胃刺激。
「一天服四次」到底是三餐、睡前?或六小時吃一次?其實服藥的頻率與該在體內的作用時間有關。一天四次最好就是每六小時吃一次,但一般為方便記憶,三餐與睡前也無不可。「一天三次」則是每八小時或三餐時間、「一天兩次」就是每隔十二小時或早、晚餐,「一天一次」,需固定一個時間,而不是一天「隨心所欲」找個時間。
連瑞猛說,服藥最好以白開水送服,不要用茶、果汁、咖啡、牛奶,以免減低藥效或與藥物相互作用。
開業藥師黃淑娥說,很多民眾自覺症狀好了就停藥,但擅自停藥反而會影響療程,像治療香港腳的抗霉菌藥物,通常不到一周水泡等外顯症狀消失,但若未完成三周完整療程,霉菌並未被殺盡,很可能復發、再治療更困難。抗生素藥物也有類似情況,應服完一個療程,否則擅停後,病菌反而適應了該抗生素,產生抗藥性。
若是一般小感冒,咳嗽、流鼻水症狀消失,倒是可以先停藥,因為這些藥物多是為了緩解症狀,沒有抗藥性等問題。不過,應先徵得醫、藥師同意。
不同藥物也會交互影響,如抗凝血藥物不能同時服用阿斯匹靈、魚油、銀杏等保健食品,高血壓併有腎臟病患者就不適合高血壓藥物中的利尿劑,如有多種藥物同時服用,最好詢問醫師。








   








  
 


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jiunhua 的頭像
    ljiunhua

    ljiunhua的部落格

    ljiun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